作者:姚桂芬(香港同路坊同工,負責培育及行政工作)
我們有一個錯覺:一談宣教,就一定要做宣教士,到蠻荒、落後、貧窮的地方,過艱苦的生活。不錯,那些地方極需要宣教士。然而宣教大軍,除了前線的宣教士外,後方的支援也非常重要。美國(U.S.A.)軍隊,派一名士兵在前線打仗,在後方就有八、九人作支援。艱難的戰事,支援比例便要加增,一九九○年波斯灣(Persian Gulf)一役,支援比例更是1:50。我們很少看見有教會差出一位宣教士,同時安排八、九位同工作其後方支援部隊。差會辦公室的同工,也多數主力在行政工作,能真正支援宣教士在前線工作的實在不多。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信徒起來,投身宣教大軍。按比例,後方支援的遠比前線作戰的為多;說實話,能全時間作宣教士支援的人也不多,故此需要許許多多的信徒參與,才能協助前線的宣教士。無論在金錢奉獻、禱告支持、關懷、到宣教工場協助工作……信徒總可以找到參與的角色。
從前我們說宣教,是指差遣宣教士到異地向不同的民族傳福音。今天,神卻把不同群體帶進我們的社區,甚至把我們難以接近的穆斯林群體帶到我們家中,她們就是許多家庭聘請的家傭,這是神從異地把跨文化的廣大禾場帶到我們面前。除了家傭外,還有因進修、經商、工作、結婚、移民等不同的原因來到香港生活的不同種族群體。他們的第二、三代,甚至與我們一樣在香港出生及成長,操地道的粵語,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這是本地跨文化宣教禾場。還有源源不絕來香港定居的同胞,我們生活的範圍,多了許多「非香港人」,天天耳邊都聽到兩至三種語言。還未計網絡世界以億計的網民(剛在網絡上找到的資料,香港網民四百萬、中國網民7.5億),神把跨文化宣教的契機拉到我們眼前。若然我們不去回應這廣大的禾場,實在是錯失良機。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9)「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二十四47、48)「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這是主耶穌很清楚的吩咐,教會要「去」把福音傳給「萬民」,不單在近處,也要到遠方傳福音,對象包括同文化、近文化,甚至跨文化的群體。教會不單請人「來」,更要「去」,不單去遠方,即使是近處也是要去,要有跨文化傳福音的意識,不單在異地跨文化傳福音,在本地亦然。
差派宣教士到拒絕福音的地區,有許多困難,甚至生命危險,要結福音的果子也極其不容易。今天,神卻奇妙地把不同的群體帶到我們面前,住在我們的城市成為我們的鄰舍,任職家傭的甚至住進我們家中。幾乎每個社區、屋苑、菜市場、超級市場、學校、公園,甚至建築工地,都會碰見他們。因為離鄉別井,面對不同的需要及問題,適切的關心是建立傳福音的橋梁。離開了信仰嚴密的監管,可以多一點點的空間向他們分享信仰,這確是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有些家傭信主後,回到家鄉帶領了許多親友信主,這是神奇妙的作為。信主的家傭,不單可以帶領她們的同胞認識主,還可以帶領雇主一家認識主,其實這就是她們的帶職服侍。基督徒雇主可以關心家傭,帶領她們信主,若家傭是基督徒,則可以鼓勵家傭服侍主,關心自己的同胞。教會可以教導弟兄姊妹如何幫助家傭認識主。有些家傭送小孩或老人家去教會參加聚會,在等散會那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教會可以安排弟兄姊妹接觸及關心她們,甚至為她們預備聚會。我們還可以為她們開設關顧中心,使她們感到被重視及關懷,減低對福音的抗拒,甚至可以為她們開展各樣興趣班,如粵語班、英文班、電腦班、烹飪班等,一方面吸引她們,另一方面也幫助她們,建立友誼與關係,才能有機會向她們傳福音。
自從二○○六年十月起,我們在不同的公園裡接觸這班暫住在香港的人士。每次參與服侍的同工,先一同敬拜、禱告,然後按神的感動接觸關懷一位或一組人。不急著傳福音或派福音單張,先彼此認識、建立友誼關係、享用家鄉美食、關心聆聽,若對方同意還可一同禱告。自二○○九年五月起,每月一次在美孚為印傭及菲傭舉辦同樂日;也曾帶一千位家傭免費遊馬灣方舟公園,並請她們吃午膳,她們玩得非常開心。在關顧中心一同唱歌、談心、進食、燒烤,使她們感到被愛並有家的感覺。曾試過在公園即興邀請到鄰近的郊野公園燒烤,馬上購買食物及燒烤用品,也有二十多人參加。大家本來不認識,卻有非常親切的感覺,傳福音便不是硬生生的了。她們總會問:你們為甚麼對我們這麼好?有時我們只是笑一笑,有時會說是因為耶穌的愛。同工甚至陪家傭上法庭、見雇主(追回欠薪),這都使身在異鄉的家傭在困境中見到一點點的光,當她們經歷這些愛的服侍時,感動到眼角有淚,再與她們分享福音時,怎會拒絕呢!
每週在幾個公園為南亞裔孩子舉行露天聚會,還會為他們開生日會、個別補習、舉辦旅行、燒烤等活動。不單與孩子建立親切的關係,幫助學業上的需要,更建立孩子的品格,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便會找關心他們的哥哥姐姐,最寶貴的是得到他們父母的信任及接納。最近更有區議員辦公室職員聯絡我們,由他們安排地方、補習老師及經費,我們帶孩子來補習,因為看見我們得到孩子及家長的信任。
在九龍公園中的服侍,經一年多每主日的敬拜禱告,沒有明顯的工作能展開,但持續的感動是將來會有不同國籍的人在這公園信主,回國後會帶領自己的同胞信主。沒想到,神很清楚感動一班有心服侍的弟兄姊妹,要在九龍公園外展。二○一○年四月十八日他們第一次出隊,當天就有印度人信主,之後每週都有奇妙的事發生。每主日下午,不同國籍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信主的、未信主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有偶然經過的弟兄姊妹,在敬拜後也一同佈道,生命得到祝福與復興。九龍公園成為一個練兵及收割的地方,是人與神相遇的公園。
感謝神,祂不斷在感動弟兄姊妹、教會、機構、差會,關心並接觸這班在我們中間寄居的外籍人士,更感動機構與宣教士來香港服侍。有雇傭公司的老闆,帶了數百位家傭決志;有雇傭公司請了傳道來牧養關心家傭,有雇傭公司天天開查經班。模式可以多元化,最重要是把握這寶貴的機會,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
皇后像廣場是菲傭的世界、維多利亞公園是印傭的花園、九龍公園是非洲裔及南亞裔男士的天地,還有數不清的休憩地方,那怕是小公園、行人天橋上下,只要有一小片地方可以坐下,任何假期,到處都看見這些群體。不用申請場地,只要有關心他們的人,就有宣教的契機。
在公園舉行聚會,運用簡單教會的模式便行,聚會時間不要長,遇到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為他們祈禱。不需要繁複的行政工作和開會,只需要最少兩個有負擔的人。露天聚會能引起旁邊的人的注意,觀察後有的人會加入聚會,而同工也較容易與他們談起話來。處處都是宣教的機會,而且是薪火相傳,有位初信傭工,在半年內帶了十七人信主,包括她的雇主及同胞。有些則回到家鄉或放假回家時,帶領家人信主。雖然多半遇到許多困難,特別是信仰衝突,卻是繼續看見失喪靈魂與耶穌相遇,得到生命的改變。
到穆斯林世界宣教,有很多困難,但香港教會現在可以輕易地在本地接觸到不同族裔。我們禱告能有更多的教會看見這需要及機會,參與這服侍。教會可以鼓勵信徒關懷家中及社區的外傭、寄居者,為那些送老人、小朋友到教會參加聚會並在等散會的外傭做點事,或與她們聊聊,或為她們辦些活動,或播放見證光碟等。至少可以禱告問問主,到底可以為她們做點甚麼?
兩週前,在宣教祈禱會結束時,一位差會主管與我談起香港非洲人士的需要。在回家的巴士上就見到兩位非洲人,我記不起我是會心微笑還是他們對我微笑,剛好他們前面在空座位便坐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若有家傭、南亞及非洲裔人士,我通常選擇坐在他們旁邊,找機會聊聊。這次是他們主動與我交談,知道他們住在香港做小生意,在深水埗的批發店購貨後寄回非洲出售。我問他們懂講一兩句粵語嗎?答案是:我的朋友在深圳,很快就學了些華語,但香港人很冷漠,不多理會我們,所以無法學到粵語。」我當時想,若找到人教到他們學粵語,是一個機會呀!於是我們交換了名片,我告訴他我想想辦法,看看能否找到人教他們粵語。我分別聯絡了一位差會主管及一位辦補習學校的肢體,都得到正面及積極的回應。現計劃在補習社開粵語班,除了有老師教導外,也安排一、兩位義工在場,差會則看看發展的情況而再配合。香港的跨文化宣教機會,俯拾皆是,祝願教會把握良機。
Pic 1: 維多利亞公園外展
Pic 2: 維多利亞公園外展
Pic 3: 維多利亞公園外展
Pic 4: 荃灣公園外展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九三期,二○一二年十二月號,第二十三至二十四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