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工作神學

董家驊牧師曾任洛杉磯台福教會及台灣石牌信友堂的牧師,致力於教會牧養與神學教育,同時積極參與公共議題及社會對話。目前,他擔任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表示,願意全心全力跟隨上帝的託付,在上帝的國度中成為「搭橋的人」,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與理解。他將與我們分享他的生命歷程、信仰見證、使命願景,以及對實踐神學的心得體悟。
陳敏斯教授借用聖經中以色列人在巴比倫被擄的情境,強調基督徒應以「祝福那城」的態度面對職場文化的差異與困難。探討基督徒在職場中的信仰挑戰和應對之道,文中提到職場基督徒需要主動融入並影響工作環境,避免被動等待或逃避衝突。他們應保有服事的心態,並透過行動活出信仰,見證神的同在。牧者也應更多關注職場信徒的處境,幫助他們在挑戰中堅守信仰,成為祝福他人與環境的器皿。
本集邀請到香港鴻福堂集團司徒永富博士從他多元的職場歷練,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體現上帝對人生命的心意,不是追求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我們的工作不應只是一種做事(doing),更是一種存在(being),我們被呼召成為上帝的子民,應發揮所賜的恩賜才能,並在職場中實踐整全使命。
在廣告行銷公關公司任職多年,白崇亮弟兄曾出版了「勇於真實」和「樂於委身」兩本書,一方面是在職場與信仰中的思索,更多的是面對挑戰的幾帖信心良藥。退休後的白弟兄有更多機會在職場神學領域探索與分享,面對職場的高壓和競爭,他更鼓勵人在靈修中與神相親對話;面對職場領域的福音工作,他也有獨到的見解。在工作中尋找神的心意、在神的恩典中去執行工作,他深有體會。請來收聽本集節目精彩的訪談!
毛樂祈(毛叔)從自己的職場經驗出發,在對工作的倦怠中往神學院進修,他寫作「小老百姓神學」到「我的人生施工中」,都提出對資本主義和信仰生活的反思、關注與對話。透過「教會青年思考健身房」,他藉著閱讀和閱讀的人交流,將神學與生活交揉在一起。 在這集節目中,毛叔特別談了「慾望經濟學」這本書,對「使命門徒」的聽眾拋出一個詰問:經濟學/資本主義在塑造人類的慾望,這種慾望(愛)也帶來很多的「門徒」。我們在推動使命門徒的門徒,和「慾望」的門徒究竟不同之處在哪裡? 在我們的敬拜與事奉當中,又有哪些資本主義可能「滲透」的危機?快來聽這集訪談,檢視我們正在前行的路徑,要怎麼找到出路?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見各種挑戰。李適清博士原是會計專業,在北美參加專業人士團契時奉獻自己為主所用;隨後回香港創業,在上帝的詰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中走上神學研究、投入職場神學領域的路。過去12年的職場(工作)神學教學與研究當中,她發現職場基督徒遇到最實際的問題其實是「關係」。本集節目中她分享了最近甫出版的新書「駕馭工作」,也回答了「如何在牧養與工作效率/果效當中找到平衡」、「營商宣教的困難是否在於過度看重方法而忽略工作者?」這類的尖銳問題。若想知道關於工作與信仰關連的各種討論,別錯過本集的對談!
為何認識「靈命倦怠」對於職場領袖和建造門徒如此重要?基督徒的服事是一種內在生命的自然流露,內在生命的質素將決定事工的品質。因此留意內在生命,是活出門徒身份至關重要的議題,也使我們在被呼召的各個場域中活出耶穌的形象。因而若缺少對「靈命倦怠」的認識,以至於不知如何克服,便必然會阻礙我們完成事工和實踐神對我們的召命......
17世紀法國著名科學家帕斯卡曾說「在每個人心的深處,都有一個神所塑造的真空,只有耶穌基督才能填滿這個真空。」科學與信仰真的對立嗎?是什麼契機令孔雷漢卿長老接受基督信仰,並從一個工作於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標準「理工女」轉而成為全球「雙職事奉」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什麼是「雙職事奉」?它和一個基督徒去上班有什麼不同?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聽聽長老的分享吧!
由世界華福中心發起的第二次MDW圓桌會議於2022年4月7日舉辦完成。本次會議依然榮幸的邀請到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主席及創辦人、維真神學院職場神學退休榮譽教授保羅.史蒂文斯(Dr. R. Paul Stevens)為我們講論「在職場中經歷屬天的福樂」的觀念。史蒂文斯博士目前也作為溫哥華職場轉化學院(Institute for Market Transformation,簡稱IMT)的主席及創辦人,持續地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文章介紹職場神學的各個面向......
葛理翰牧師曾說:「我相信神的下一個偉大行動將通過職場的信徒來實現」。世界華福中心(下稱「華福」)深信各行各業的基督徒都肩負著「普世宣教」的責任與使命。因此,華福希望不只是動員1% 的人投身宣教,而是動員「職場」所涵蓋的99%的信徒活出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