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培育

耶穌升天前賦予教會的大使命,就是在萬國中培育門徒。培育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是教會宣教使命的核心。華福文庫中「門徒培育」的分類,收錄的文章內容包括門徒培育的目的、內容、處境、過程、策略、作法、以及與宣教使命的整合。

在科技發達、資訊唾手可得的世代,當代信徒的聖經理解和神學水平相比二、三十年前竟然有大倒退?謝木水院長以多年在各地牧養和進行神學教育的經驗愛心說誠實話。他在慨歎中呼籲信徒務必要重燃對聖經的熱愛和整全認識。同時,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他相信真理教育、以家庭為單位的跨代牧養、善用新世代科技所長、改寫傳統的領導模式,將為「跨代同行」和「承傳」帶來關鍵作用。此外,教會社會責任與政治的界線在今天越見模糊,過多的期望與絕望都為教會帶來負面打擊。華人教會在當下處境如何能化危為機呢?他認為需要「斷!捨!離!」。
1972年,美國麻省牛頓第一教會關閉。這家擁有308年悠久歷史的教會,將其具歷史意義的文物捐贈給博物館,又將教會建築物賣給一家希臘福音教會,正式解散。牛頓第一教會創立於1664年,到1952年全盛時期,會友增至1200人。但不幸的是,會友人數開始逐漸減少。事工再延續20年(1952~1972),該教會會友人數由1200減至325,其中只有很少年輕人,四份之三的會友超過五十歲。因此他們決定關閉教會。從以上敘述中,我們看出甚麼問題?
如果門徒訓練真的那麼重要,為何常被忽視?現在你必須明白,我們以三種方式忽視某些事情。我們忽視,不做某些事。我們忽視,不再做某些事。我們忽視,以錯誤的方式做某些事。教會常常忽視門訓,這非因我們不知道其重要性,門訓的重要性就在《聖經》中。每家教會的焦點都包括門訓,或存在於其使命宣言之中。門訓是大使命的一部份。再者,教會忽視門訓,並非因不進行或不再進行門訓。那麼為何門訓仍被忽視呢?
好消息。壞消息。在《聖經》裡,耶穌常使用對比的修辭教導一些重要的東西。《路加福音》十章二節有一個危機,一個相當重大的危機。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這裡有些極為重要的課題。對國度門徒訓練而言,它是深邃和基本的,也是一些對普世差傳極其重要的東西。好消息是......
《詩篇》邀請我們到神面前,是禱告的邀請──有意識地禱告!」為了避免零碎和隨意地詮釋《詩篇》,我嘗試以《詩篇》作為一整體,研讀全部一百五十篇,輔以三個進深問題:《詩篇》的中心主題是甚麼? 直接與《詩篇》的中心主題相關的核心呼召是甚麼? 在《詩篇》的亮光下,這核心呼召在基督門徒的生命中如何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