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相信今天很多人透過不同途徑,可以觀察到現時世界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就是各國、各地都有大量人口,跨越地域和國界,四處散居、遷徙和流動,造成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內,都居住有不同國籍或與當地居民明顯有別的其他族群。面對這種普世新的人口分布現象,願意承擔大使命的教會當怎樣回應呢?
華福的「異象2020」一直不斷地提醒我,震撼我,激勵我,因爲宣教對華文教會是挑戰,跨文化宣教是更大的挑戰,「門徒導向的跨文化宣教」是根本的挑戰,是回到耶穌大使命的根本:要培育裝備門徒,差他們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是主耶穌基督的本意,因爲當時猶太族的門徒,為要履行主囑咐的使命,一踏出耶路撒冷和猶太本地,就要跨文化......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在身心靈方面貧窮與弱勢的百姓,總是心生憐憫。祂不僅停下來服侍他們,更回過頭來鼓勵祂的門徒:加入我的服侍、與我一起同工!回想祂憐憫貧弱百姓時,祂總是說:莊稼熟透了、做工的人少、你們給他們吃、問瞎子要我為他們作甚麼?……這些話句句言猶在耳,更是今日教會無可推諉的愛神愛人大誡命。
傳福音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個策略。教會要完成大使命,傳福音是必然的行動,若是希望有果效地傳福音得人,就要把握「有服務才有福音」的策略原則。教會服侍者應該把握服務為福音鋪路的理念,讓福音可以有效地擴展。主耶穌一生沒有建立一家教會,祂的一生可以用三句話來形容:傳道、教導、醫治......
愛出風頭愛走捷徑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當上醫生。但自從我在會考那年信主後,我開始更了解生命,更了解苦難。還記得我在醫院實習時,最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罕見的病症,也不是那些複雜的治療,而是醫者能夠介入病人的生命中,在他們面對人生必經但艱難的處境......
四福音和《使徒行傳》都記載了主耶穌升天前頒布給教會的大使命,其中以《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至二十節最叫我們熟悉:「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如果我們忠於《聖經》的記載,無論從解經或從教會的功能看,教會的方向和活動應該以大使命為主導,而以大使命為方向的教會活動......
三十多年前,教會於成立十多年後開展了差傳事工。三十多年來足跡遍及中國廣東省十多個地方,並直接及間接資助十多家教會建堂;差出的宣教士,遠至歐洲;每年設差傳奉獻,支持十多家差傳機構;又有差傳主日及差傳主日學;偶然還會安排差傳講座,教導差傳理論及講解《聖經》。我們本以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