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

這集邀請到香港超窮教會的黃志誠牧師,牧師強調福音就是主耶穌的大能,福音是讓人生命改變的,對不同的群體要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要用他們的文化進入他們當中,另一方面我們用生命活出主耶穌的大能,成為福音的見證人。
美國管理學教授Ronald Heifetz曾經說過:「人們抗拒改變,害怕的不是改變本身,而是恐懼失去熟識的事物。」疫情蔓延導致全國封城,不少教會在突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實體團契、聖餐和節期禮儀,感到方寸大亂。然而,在種種的「失去」中,卻意外重啟了家庭祭壇的大門,重現上下多代一同崇拜的美好畫面。在面對社會危機的過程中,謝木水院長從新加坡教會「政教養成」的角度出發,探討信徒獨立思考與基督徒群體生活的反思。他寄語信徒要摒棄二分化的思想、教會應以神學和群體利益為基礎而往前。
「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在後現代世界裡得到許多人認同,在年輕一輩中更是如此。雖然現代科技使人生活更舒適,但歷代危害人類的疾病、饑荒、貧窮、戰爭、不公義等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更為複雜。故在此後現代時期,人轉向超越的信仰體系尋求內心的平安......
作為一家幾十人的小教會,我們常常問:「我們能做甚麼?走出去差傳嗎? 我們沒有人員,缺乏資源,是不是能穩固及增加教會的人數就夠了?是不是讓家庭間的關係更密切,互助互愛,就不錯了?是不是讓海外青年人有個屬靈的家就很棒了?每個主日大家歡喜快樂一起敬拜,遇到問題打打電話,一起禱告,逢年過節聚聚聊聊,談心探討,還能做甚麼?」
進入21世紀,我們面對世界的需要和挑戰較過去的世代都要鉅大及嚴峻;縱使我們有極度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卻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我們無力抵抗大自然的災難,人禍發生前也不會預先給我們警告。我們期望一個健全的家庭及祥和的社會,在已然破碎的家庭和失控的社會中,問題卻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