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錫華(香港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主任及副教授)
政治和經濟是現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力量,也因此成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爭奪控制的目標,而衝突往往是在這兩方面發生的。政治及經濟是社會中兩個重要的社會文化系統,對宣教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而言,政治是一個社會的行為管制及價值分配的系統和制度,而經濟就是「人所採用的方法、時間和材料來產生、分配、消費和服務人。」1 無論當地的經濟系統和制度是怎樣,經濟系統是服務當地的人的工具,而政治、經濟這兩個系統是互相緊密關聯的。
上一期談到「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對宣教的影響,特別是西方喜歡用過分簡化(reductionism)的標籤手法及黑白二分的倫理思維模式(非友則敵、非善則惡)來處理差異,很容易就將異己妖魔化,結果往往就是宣教士很愛當地人的靈魂,但就討厭他們的文化,以致在宣教事工上帶來很多的問題及衝突。
但我族中心主義及偏見絕非西方或中東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困難和試探。正如宣教文化人類學者舍伍德.林根費爾特(Sherwood G. Lingenfelter)指出人類文化是「叛逆(神)的筆」(Pen of Disobedience),2世上沒有一個文化是完全的,因為原本美好的事都會因人的罪性而被扭曲和利用。我們都活在肉身之內,所以都受肉體(人的罪性傾向)及肉體的邪情私慾所影響;就群體而言,我們都受所屬社會的文化偏見(cultural biases)所影響,這些也成了叫我們不順服神的束縛(natural prisons of disobedience,參羅十一32;加三21、22),3因此沒有一個民族或群體可以聲稱自己不受我族中心主義的影響,正如保羅指出「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十三12),也只有我們願意接受自身的限制,才能真的看得合乎中道。
最近與一位在阿拉伯世界生活多年的朋友通電話,談到「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政治、經濟形勢及宣教前景,當我問及當地人普遍是怎樣看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問我曾否讀過《錫安長老議定書》(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4他說他所認識的當地朋友,包括基督徒在內,普遍都相信今天在中東所發生的事情背後都是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者為黑手。我坦白地告訴他沒有看過,他告訴我,我讀過之後便會明白他和很多當地人對現今阿拉伯世界現況的看法。我在網上閱讀完,驚訝地發覺竟有這麼多受過教育及思想正常的人竟然會相信這樣的一份文件的可信性及真實性。
《錫安長老議定書》是一本寫作動機及來源都極有問題的書,內容自稱是猶太人討論如何征服世界和奴役非猶太人的計劃及策略。這書是典型的陰謀論作品,對個人而言,這篇作品是一篇寫作拙劣的幻想小說,但卻是一件非常有力的政治武器。在歷史中曾經為不同背景的人服務,例如:美國(U.S.A.)的大資本家亨利.福特(Henry Ford)、德國(Germany)的納粹黨殺害猶太人及逼迫異己的理據及前蘇聯共產黨的反猶太人運動服務。當時有不少人對之深信不疑,也以這些沒有證據的聲稱來詆毀猶太民族,為他們迫害猶太人及為某些人的政治目的提供理據。
你應如何了解及接受那些在政治及經濟上持有偏激意見的同工和宣教對象呢?作為一個外來人,我們在這樣的地方應該如何自處和與人相交呢?這些都是實際的挑戰,但更難應付的乃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偏見和世界觀,特別是在政治及經濟這兩方面,可以說是華人文化的軟肋,對我們而言是特別的挑戰。
華人教會對政治比較冷感,在這方面認知極之不足,更缺乏《聖經》及神學反思,所以面對那些政治四分五裂,經濟嚴重倒退的社會,我們往往不知所措,而這些地區正是陰謀論和偏激歪理發展的溫床,我們必須能夠勝過自己的文化偏見和世界觀假設來教導《聖經》的真理和與當地基督徒一同面對當地的問題及挑戰。
我認識一對愛主的夫婦,他們的大兒子表示長大後要從政,令這位太太非常擔憂,因為從政並非華人社會所認為的高尚職業,在華人教會眼中屬敏感的工作。但若好的基督徒都不願從政,我們也沒有資格批評社會制度中不公與不義。
其次,和好與合作並非華人社會的強項,我們基本上不大懂得怎樣解決衝突和接納差異,只要看看中國大陸、臺灣,以至北美華人教會中,不和與紛爭幾乎是常態,團結與和好似乎不多聽聞。我們對政治議題的處理能力更特別糟糕,我曾聽過一位在臺灣大學作宗教研究的學者指出,臺灣的新教教會(基督教)都是有顏色的,不是藍色(國民黨的支持者)就是綠色(民進黨的支持者),只是深淺不同而已!這幾年香港民主派和建制派在爭取民主及直接選舉一事上出現不少磨擦和衝突,社會也分割成民主和建制兩大群體,我所關心的是社會上的政治爭鬥是否也會帶來教會的紛爭和分裂。
我在此並非要談論政治,乃是要指出華人社會,以至華人教會都不善於處理差異、糾紛及達成和解,這也許是為甚麼我們這麼重視維持表面的「和諧」!假若我們在自己的地方和群體中也不能和平共處,又怎樣能幫助那些生活在政治混亂、經濟零落、社會紛爭的地方的人解決紛爭、和平共處呢?
很多人認為經濟是華人的強項,甚至以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為榮。事實上,華人的確很會賺錢和儲蓄,但我們卻不太會花錢和不太願作公益的事。美國人普遍以為花費了的金錢才是自己的,而華人以為積蓄下來的才是自己的,當然兩者都有其合理之處,但不要「積攢財寶在地」,反要積財寶在天才是主耶穌的教導(參太六19、20)。發達、富貴是華人文化及世界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貪財是華人常墮入的網羅。
今天營商宣教在工場上漸漸通行,但我們必須明白經濟系統是服務當地人的工具,無論我們作甚麼,也必須為祝福當地人和為建設當地社會而作,甘願付出和犧牲,「施比受更為有福」是主耶穌直接的教導,願意與他人分享是華人宣教需要學習的。政治和經濟是有極大的影響力,重要的是這些力量掌握在誰的手和為何而用,政治和經濟等系統只是為滿足人和所屬社群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他們本身是中性,所以問題不是制度,而是我們生命的素質,究竟我們是順著聖靈行事還是順著情慾行事(參加五16)呢?
結論
宣教的核心是十字架的信息,是捨己,所以傳基督福音的人首先必須讓十架對付和基督寶血所潔淨,將自己的老我和邪情私慾釘死在十字架上,才能靠聖靈行事。
「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4、25)
註
- Robert B. Taylor: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3), p.2.
- Sherwood G. Lingenfelter: Transformation Culture: A Challenge for Christian Mission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1992), p.18.
- Sherwood G. Lingenfelter: Agents of Transformation: A Guide for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Ministry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1996), p. 225.
- 《錫安長老議定書》(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的內容及來源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Protocols_of_the_Elders_of_Zion(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九五期,二○一三年四至六月號,第三十至三十一頁。
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