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宣教

教會的宣教,始於上帝自己的宣教。華福文庫中「普世宣教」的分類,收錄關於宣教神學、宣教策略、宣教實踐、宣教對象、宣教見證、和個人與堂會如何參與宣教事工的文章,期盼華人教會能透過這彼此學習和相互啟發的交流平台,在宣教的路上同行。

從聖公會青年牧者到投身國際宣教機構「青年使命團」(Youth With A Mission),Joseph Chean回顧這25以上的事奉生涯,跨文化事奉使他能不斷的經歷到神是如此榮耀的存在,他特別提起巴西教會向亞馬遜叢林的未得之民傳福音,徹底打破了他對敬拜的想像;他曾向未得之民分享何為「牧者」,以致於看見上帝如何使用不同的人參與在神國教會的建造當中。Joseph不僅談到自己的跨文化事奉,也鉅細靡遺的分享他如何帶著新加坡教會一起參與、差派,透過他的事奉宣言,再一次的聚焦福音與生活的緊密連結,也消弭機構堂會的張力:我們正在和國度家人攜手衝破「the finish line」!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今日的教會重視實用性,忽視神學教育,正面臨缺乏足夠的信仰反思,無力對抗世俗化的重重危機。長此以往,將失去異象、視野和價值觀層面的影響力和與時代對談、為神發聲的話語權。而扭轉乾坤的關鍵,在於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人才要重拾文化使命,加入神學的投入性反思,建立智庫,進而重塑文化。一起來聽聽林老師語重心長的分享吧!
約翰·派博牧師曾寫道「我們宣教,是因為萬國的敬拜還沒有發生」。「萬國」將會如何敬拜?只有我們熟悉的「讚美之泉」和Hillsong,還是各有獨一無二的方式?除了音樂,還有什麼藝術形式可以使人朝向神?藝術表達和生命轉化又有什麼關係?所有藝術是否都能為神所用、世界通行?各地教會該如何將藝術融入的宣教實踐中呢?「民族敬拜學 Ethnodoxology」將為您解答以上問題。 聖經說,我們要用「心靈誠實」敬拜,心靈的轉化才是宣教的核心。敬拜,當用「萬國」的心靈的語言!來聽聽潘傳道生動的分享吧!
宣教大會一屆屆火熱舉行,真正走出去的宣教士卻寥寥無幾。是什麼造成了這種落差? 神的教會,不是某一間堂會。宣教,不是一次性的活動,是神給全地教會的使命。如何能成為以宣教為本的教會?需要怎樣的結構性、心態上的轉變?資源不豐富的中小型教會能否做宣教?有什麼共同的難題?教會的增長是指教會內人數的增多,還是整體數量的增多?牧者要如何培養神國度的胸襟、眼光和使命感?來聽聽杜牧師的經驗分享吧!
1982年,一個安靜、封閉的後文革時代,街頭巷尾所見皆是清一色的「毛式」藍灰色制服,沒有西方人敢想像走進中國。就在那一年的北京,神徹底地感動了柯立天教授,這位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此後的30餘年,他潛心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輾轉美、台兩地教授教會歷史,培訓宣教士。 從柯教授的視角縱觀歷史,唐、元、明、清都不是神所揀選的時代。文革後,人人以為教會已死,神的時間卻好像到了。王明道出生的1900年發生了什麼?他91年的生命又見證了怎樣的本土教會復興?「中國」究竟是什麼?華人的身分認同又是什麼?基督文化和華人文化會融合嗎?未來華人在普世宣教中有何機遇與挑戰?且聽柯教授慢慢道來!
緬甸政變,逃難中衣食不飽的弟兄姐妹,張口只要500本聖經,這樣的信心是廣福牧師的鼓勵;疫情當前,沒有網絡的村莊,牧者犧牲奉獻挨家挨戶去講道,這樣的服事是他的榜樣;停電兩月,燒柴洗澡,這樣的挑戰是他一家人的日常。這樣的信仰實踐給安穩地區的教會怎樣的啟發?給同樣面對挑戰的弟兄姊妹怎樣的亮光?給全球化之下「家門口」的宣教怎樣的學習?來聽聽廣福牧師的分享吧!
Isaac入行IT業十餘年,卻轉戰不通網絡、水電的東馬來西亞山區,跨文化服事原住民。他見證了跨文化的合一始於先踏出服侍的那一步,不是由高向低伸出援手,而是平起平坐並肩攜手。甘心降卑成為對方的樣式,委身同行,如基督道成肉身。他展示了塑造生命的門訓,乃是以為父的心腸陪伴青年人,以生活的點滴和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教導。來聽聽Isaac的故事吧!
宣教士是種職業嗎?宣教只是靠1%的人衝鋒陷陣?吳牧師說門訓是帶出靈性、情緒、關係和使命的全人重塑,最終走向宣教。他的「門訓之旅」是帶著由廚師、魔術師、殯儀師等組成的短宣「師隊」,讓各人從自己專業獨特的角度與人連接,多元合一,全民皆兵,見證福音。一切職場皆禾場!來聽聽年近古稀宣教熱情卻絲毫不減的吳牧師分享他的經歷吧!
嘻哈傳教士李祺從未想過做歌手,甚至曾為信仰毅然放棄心愛的舞台。但當發現人們爭先恐後看街舞,對教會的免費大餐、福音小冊子卻避之若浼時,他帶著自創的《四律饒舌》重新站上教會去不到的舞台,高唱的正是被人冷眼的福音。 不入流的街頭文化「嘻哈」的精神是不受世俗禮教束縛,不被教條規矩左右,自由表達「真」我。而對「真」的強調和追求,正是基督信仰的本質。來聽聽李祺另類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