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從聖公會青年牧者到投身國際宣教機構「青年使命團」(Youth With A Mission),Joseph Chean回顧這25以上的事奉生涯,跨文化事奉使他能不斷的經歷到神是如此榮耀的存在,他特別提起巴西教會向亞馬遜叢林的未得之民傳福音,徹底打破了他對敬拜的想像;他曾向未得之民分享何為「牧者」,以致於看見上帝如何使用不同的人參與在神國教會的建造當中。Joseph不僅談到自己的跨文化事奉,也鉅細靡遺的分享他如何帶著新加坡教會一起參與、差派,透過他的事奉宣言,再一次的聚焦福音與生活的緊密連結,也消弭機構堂會的張力:我們正在和國度家人攜手衝破「the finish line」!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還在基督裡嗎?」「在基督裡」又是什麼意思呢?疫情之後,更多「不在教會」(或不能去教會)的日子,我們能如何「自我餵養」?明明是主動積極的門徒,卻「回不去」的掙扎又是什麼?神學少女分享她陪伴歷程中所見,對下一代事工充滿溫暖和盼望的建議。千萬不要錯過這集節目的分享,定能讓您豁然開朗!
年輕信徒如何在不同的處境下回應主?堂會面對本地工作與跨文化宣教,是否注定只能要二選一?師母的分享令我們看到,今日世界無一處絕對安全,不如將生命交託神手中任祂差遣!在地的信徒培育、神學院中的宣教學教育,與差派宣教士前往遠方,都能參與在「讓全體教會一起回應大使命」。讓我們一齊向標竿直跑!
「音樂平台Hypersonic Lab最大的價值不是音樂,因為音樂很快會被人忘記,但要是能帶給人盼望就是寶貴的」。本著「啟發、曝光、凝聚」而建立的Hypersonic Lab是一個怎麼樣的非傳統平台?如何藉著成為「不同」做「成全」的工?新舊世代的張力下,何為真正的成全? 若每個獨特的聲音都能響亮地發出,以不同的風格榮神益人,那麼這個世界上會迴盪起一首怎樣的歌?快來聽聽不太傳統的基督徒音樂人Harold的分享吧!
具有資訊安全背景的張志銘執事,曾任宏達電產品規劃處資深處長,他將就近年推動的「脫穎而出」事工,分析教會在網路世代面對的七大現象,就元宇宙浪潮,分享看法與建議。呼籲善用數位科技,而非迷失其中;活出愛神、愛人、愛自己的生命,而非以科技取代神,取代與人真實的互動連結。快來收聽吧!
時代背景下,「選擇過剩」和「絕對真理」之間有何衝突?身兼YouTuber和傳道人「雙職」的他有怎樣的體會?在跨越的過程中,他看到華人教會怎樣的「大象」?作為年輕一代的他,如何解讀教會年輕人流失的危機?年輕一代受了什麼傷?為何離開?怎樣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溝通?兩代間如何才能合一與同工?快來聽聽迺哥的獨到見解吧!
王健安博士長年致力於研究領導力和兩代議題。其研究不僅是對加拿大教會現狀特性的觀察,許多洞見更揭示了值得全球華人教會關注的共性。如何以聆聽、了解、接納、尊重、鼓勵、陪伴來創造安全的對話空間?上下兩代亦師亦友,從上承傳寶貴屬靈財富,對下成全多元宣教模式,同心同行,共繼召命。來聽聽王博士怎麼說吧!
如互聯網一般,新時代往往隨著科技的發展悄然到來,運行於無形之中。疫情的持久戰儼然已成為變遷的催化劑。去中心化的協作邏輯正在改變過去中心化的動員邏輯。然而千變萬變,不變的是人心。這讓我們深思,教會該如何準備回應時代、迎接未來?請台灣詮識數位執行長陸子鈞為我們一一解密!
Isaac入行IT業十餘年,卻轉戰不通網絡、水電的東馬來西亞山區,跨文化服事原住民。他見證了跨文化的合一始於先踏出服侍的那一步,不是由高向低伸出援手,而是平起平坐並肩攜手。甘心降卑成為對方的樣式,委身同行,如基督道成肉身。他展示了塑造生命的門訓,乃是以為父的心腸陪伴青年人,以生活的點滴和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教導。來聽聽Isaac的故事吧!
說起神學,你會想到什麼?三位一體,道成肉身,因信稱義? 神學是學習搭建過去的語境和今日的處境之間的橋樑;學習身處日新月異的世界,以聖經為本,並福音為基礎的思辨;學習面對挑戰,與自己的時代沉著對話的智慧。神學與你我息息相關?神學應該普及化?來聽聽做了兩年網絡神學寫作卻突然跑去讀神學的阿豐如何說!